白鶴梁題刻及白鶴梁題刻水下博物館 |
|
發(fā)布日期:2009/5/19 9:48:07 來源:張家界日報 作者: |
|
|
白鶴梁題刻位于重慶市涪陵區(qū)城北長江江心之中,因早年白鶴群集梁上而得名。石梁全長約1600米,寬約25米,共165段。題刻區(qū)位于中段長約220米、寬約15米的梁體上。白鶴梁題刻于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三峽庫區(qū)唯一一個水下原址保護文物,也是庫區(qū)四大國寶級文物之一。2006年底,白鶴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現已列入中國預備申報名錄。
白鶴梁題刻始于唐廣德元年(公元763年),現存有明確紀年的最早年代為北宋開寶四年(公元971年)。題刻雕刻著“石魚出水兆豐年”的20尾石魚,并以此為水標,記錄了1200多年來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,系統地反映了長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況,為研究長江水文、區(qū)域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規(guī)律提供了極好的實物佐證,堪稱保存完好的“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”,具有重要的史學和水文學價值。其最早的枯水題刻比1865年中國在長江上設立的第一根水尺——武漢江漢關水尺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。
白鶴梁上還清晰地鐫刻著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3萬多字真跡題刻,隸、行、草、楷諸體皆備,虞、褚、顏、柳、歐派并存,被譽為“水下碑林”。題刻內容或詩或文,或記事或抒情。
據新華社重慶5月18日電 |
|
|
編輯:盛克儉 【關閉】 |
|
|
|